項目案例:德格印經寺
背景介紹:
德格印經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德格印經院,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始建于1729年,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000余平方米。德格印經院,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作為傳統技藝的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產業代表名錄。
采用設備:M300+P1,P4R
作業流程:
1、現場勘察,確認飛行方式及障礙物:先進行貼近飛行采集房屋及經桶外表面,后進行10m/20m/30m/50m范圍的環繞飛行
2、設置及檢查各參數(感光、快門、光圈、曝光補償、RTK狀態),現場情況不允許自動飛行,全部改為手動采集
3、手動飛行進行立面細部采集(3m以內)保持RTK精度,曝光參數
4、手持P4R進行細部補拍(0.5mm~1m)
5、環繞外部飛行及樓頂補拍
6、文件傳輸回成都進行重建檢查
貼近攝影設備推薦
貼近攝影測量介紹
貼近攝影測量,是一種面向目標對象的攝影測量,利用目標的粗略模型生成精細拍攝的三維航跡,近距離貼近目標或者物體表面進行面向對象的飛行及攝影,加以適當角度的補拍,從而獲取覆蓋對象的毫米級分辨率影像,并通過攝影測量軟件處理生成精細化三維重建。貼近攝影測量之所以被稱為介于二維對地正射攝影、三維傾斜攝影之外的第三種攝影測量方式,是因為貼近攝影測量是針對三維空間任意坡度、坡向的面進行攝影,而非對地觀測,這是他們之間存在的根本差別。
貼近攝影測量的技術支撐
1.無人機高精度技術
貼近攝影測量不同于傳統的攝影測量,其被測目標面往往不規則,無法布設像控點。而貼近攝影測量的模型成果如要應用于線劃圖生產、地質變形監測等領域,需要保證不同時期生產的模型絕對精度一致。無人機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出現,使得免像控條件下測繪成果絕對精度也能達到厘米級,為貼近攝影測量的成果能得以應用提供了可能。
2.無人機云臺姿態控制技術
貼近攝影測量拍攝角度不固定,需要根據目標結構的變化調整拍攝角度。帶三軸增穩云臺的無人機相機,可通過云臺控制相機的俯仰角和旋偏角,并能通過云臺控制,實現“交向”攝影,加大攝影時的交會角,提升攝影深度方向的絕對精度。
3.計算機視覺技術
貼近攝影測量的拍攝方式不再遵循傳統攝影測量航帶的概念,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出現突破了攝影測量傳統的要求,使得通過任意航線拍攝的影像都能進行高精度的三維重建。
4.相機成像技術
攝影測量的成果分辨率往往較高,甚至可達到毫米級,對于相機成像質量要求非常高。相機成像技術的發展能使得拍攝毫米級的照片依然能保證高銳度、不虛焦。